区块链技术在合规保障前提下,正在加速对实体经济赋能。
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期间的“数据可信流通创新应用发展”主题论坛上,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表示,数字经济时代,要将数据转变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,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中国信通院通过与多家机构合作搭建了这条基础设施,并推出一系列公共服务网络,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和产业需求,把这些服务网络包装成产业可以直接应用的接口和服务。
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主任马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,“星火·链网”是中国信通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,由中国信通院牵头建设、面向全球服务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。
目前,“星火·链网”已经设计了数字原生资产服务网络(DNA)、可信存证服务网络(CAP)、智能安全金融服务网络(ISF)、碳数据服务网络(CRC)等多个公共服务网络。
马超表示,企业用户层面并不需要专门培养具备区块链技术背景的人员,只需要与接口进行对接即可,“星火·链网”的建设,也是希望让企业应用成本降低。
赋能工业数字化
在数字化时代,构建数据要素的基础之一就是标识。马超告诉记者,“星火·链网”的推出,本质上就是标识进步的结果,从原本树状分配的标识,到如今可以自主产生的标识。其推出的BID分布式数字身份标识,是符合W3C国际DID标准的,这也是我国创造的一种分布式自主标识。
他续称,这正是对应了数据标识基础搭建成熟后的发展结果。不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,可以按照具体需求来定。比如消费品、终端产品的相关数字流程,更适合传统标识;涉及金融、流程类内容则更适合自主标识,不同类型可以结合使用。
据悉,“星火·链网”是通过分布式数字身份与标识、提供数字资产登记、跨域数据流通、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基础服务,打造合规可监管、高性能、安全的数据可信流通环境。
举例来说,将设备相关数据“上链”之后,原本需要人工逐一调整参数,但目前这些参数变成可流通、对企业能带来切实价值的内容,那么小型企业可以向有经验的企业购买相应参数存证,加速设备调教进程,进而更快投入实际量产进程。
在智能制造应用方面,工厂内人员可以大幅减少,改为远程根据需求进行一系列参数控制,如此可以加速生产流程、自动化运行。
在交易环节,商业企业交易的合规性十分重要,订单是否被调整、调整过程是否被接受等流程,在接入CAP能力之后都可以进行信息留存,这些信息是得到司法体系认可的数据,因此在发生纠纷时,可以发挥证据作用。
工业类企业如果想应用到可信存证服务网络(CAP),本质上也是企业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轻易获得的能力。
“对于企业来说,要根据其信息化的进度来决定什么时候接入CAP。”马超进一步表示,信息化能力不足的企业,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,才能更好使用“星火·链网”。
“这相当于我们搭建好了‘高速公路’,已经具备信息化能力的企业有平台和接口直接对接,不需要培育自己的区块链人员,不用大量系统改造。”他补充道。